晌午時分,木場村初雪未消。陽光透過寬敞明亮的玻璃窗,灑在藏族大叔吉尕桑尼瑪的臉上。擦拭箭筒、組裝弓箭,一切準備就緒,他推門向院子走去。
67歲的吉尕桑尼瑪并不是專業的射箭運動員,而是木場村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對他來說,拉弓射箭是他平日里最大的愛好。
木場村位于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古城回族鄉,現有農戶154戶,是一個藏漢混居的偏僻小村。作為藏族傳統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射箭運動在當地頗為流行。
驅車行駛在古城鄉,每過幾里地,就能看到一處射箭場。在與木場村相鄰的且爾甫村,一場小型的射箭比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十來個年輕小伙圍在靶場,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靶場上吶喊聲、鼓掌聲此起彼伏。
“射箭在我們這里非常流行。每年的年中和年尾,村里都會舉辦幾場射箭比賽,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都會趕來參加,好不熱鬧!”吉尕桑尼瑪說。
寬敞平整的院子被吉尕桑尼瑪拾掇得一塵不染。院墻上的白色瓷磚被陽光照得泛著金光,院子外的羊圈里,幾只小羊“咩咩”地叫得正歡。
吉尕桑尼瑪手握弓箭來到門前的臺階上,熟練地掏出定制的箭頭,正要拿起弓,又轉頭返回屋里。
再出來,這位藏族老漢的頭上換上了一頂深褐色、插著一支漂亮羽毛的圓帽?!斑@是兒子從西藏給我買的,平時都壓在箱底,只有射箭的時候才舍得戴!”吉尕桑尼瑪說。
吉尕桑尼瑪站在臺階上,左手拾起弓,右手插上一支箭,身體側立,眼睛瞄準前方的靶位,右手朝后拉滿弦……
受疫情影響,今年村里沒有組織射箭比賽,吉尕桑尼瑪只能自己在家自娛自樂?!吧浼俏易畲蟮膼酆?。時不時地自己比劃幾下,心里格外舒坦!”
吉尕桑尼瑪是村里數一數二的“神箭手”,從14歲開始,他就開始練習射箭。幾十年的摸索和練習讓他練就了一手好箭術?!懊看未謇锱e行射箭比賽,他的成績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兒子吉尖參站在父親身后,頗為自豪地說。
直到現在,吉尕桑尼瑪還清楚地記得擁有人生中第一把弓的喜悅之情?!爱敃r我才14歲,父親給我制作了一把牛角弓。那天我換上了一身新衣服,弓箭在身上背了一天,晚上都激動得睡不著覺!”
在幾年前,吉尕桑尼瑪還是村里的一戶貧困戶,因為家里沒有固定收入,他被納入建檔立卡戶。
現在,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吉尕桑尼瑪入股了村里的集體養雞場,自己也養起了豬和羊,兒子打工每月也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身上的錢包鼓了起來,吉尕桑尼瑪臉上的笑容也多了起來,“現在的日子真是越過越舒坦!”
面對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當地政府為鄉里的每個村都修建了射箭場?,F在,村民們手機上的“麻友群”變成了“箭友群”,大家紛紛走下麻將桌,走進了射箭場……
就在去年,吉尕桑尼瑪在政府的資助下,將家里的房子進行了翻修,兒子也剛剛買了轎車,家里的日子正越過越紅火。
2022年夏天全球多地持續高溫引發高度關注,而對全球氣候有重要且深遠影響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區的氣候環境及其變化,更是科學家們長期聚焦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 [詳情]
8月4日,由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學術交流會在西寧舉行。... [詳情]
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為什么高低不同?它是如何形成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丁林院士領銜的大陸碰撞與高原隆升團隊受國際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綜述:地球與環境》主編邀請,近日以“青藏高原隆升時間和機制”為題發表綜述論文,系統揭示青藏高原的差異性隆升過程和深部動力學機制。... [詳情]
“民以食為天”。作為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青稞是古代先民走上青藏高原生活、定居的重要物質基礎。... [詳情]
當海拔超過4000米時,不少初上高原的游客會因空氣稀薄出現高原反應。而在海拔超4500米的長江源頭,一些魚群卻能依舊“活蹦亂跳”、繁衍生息。...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