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利用新媒體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0-06-02 11:05:46 中國社會科學網   陸航

nib中國藏族網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水”,每逢全國兩會,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都是重要話題。如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永續發展,代表委員們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尋求答案。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今年的提案關注中國戲曲的新媒體傳播。nib中國藏族網通

傳統文化需要和現代社會協調融合,才能進一步展現魅力。2020年春天,全民抗疫期間,“云展覽”成為新風尚,全國博物館系統推出2000多場線上展覽,總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與此同時,中國戲曲“云傳播”也星火燎原,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組織眾多“梅花獎”及著名演員錄制推出“秦聲高唱 共克時艱”專題節目二十三期,通過互聯網,用秦聲秦韻向百姓傳遞疫情防控知識,為時代英雄們鼓與呼。傳統文化乘著云端走進千家萬戶。nib中國藏族網通

疫情期間,博物館“云展覽”、中國戲曲“云傳播”的便捷安全性凸顯,成為大家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霸普褂[”、“云傳播”依托數字網絡和融媒技術,多維度展示傳播絢麗多姿的文化遺產,成為當下和未來創新融合文博、戲曲線上線下服務,更好滿足公眾需求,推動文物資源活起來的重要方式和途徑。nib中國藏族網通

“在互聯網和大眾傳媒迅猛發展背景下,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不僅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對中國戲曲的傳播形式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國戲曲積極利用并融入其中,主要是通過各種的文化電視節目的制作,運用網絡傳播方式,或者是將戲曲元素植入其他節目內容中進行傳播等?!崩蠲犯嬖V記者,從草臺班子、劇場藝術到磁帶、CD,再到網絡傳播,中國戲曲緊跟傳播形式嬗變步伐,但總有力不從心之感,仍以劇場藝術為王。這與戲劇本質特征之一的劇場性密切相關。這種聚焦于“現場性”、“互動性”的審美體驗來自于劇場為觀眾所營造的物理“場”和情感“場”。這是戲劇演出自身固有的藝術特性和演出魅力,讓觀眾體會到,只有走進劇場才能真正獲得的審美體驗是在電影院和電視機前都無法取代的觀賞感受。nib中國藏族網通

李梅說,在新媒體傳播背景下,人手一部手機,每個人既是接受者,也是傳播者。此外,與傳統傳播形式下的受眾相比,新媒體受眾還注重傳播態度的直接平實,視覺呈現方式的新穎生動,即時交互的體驗和參與。中國戲曲正是利用了危機下的這一契機,主動占領線上陣地。作為一個擅長現實題材創作、關注時代精神的戲曲院團,早在疫情初期,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率先發聲,組織眾多“梅花獎”及著名演員錄制推出“秦聲高唱 共克時艱”專題節目二十三期,用秦聲秦韻向百姓傳遞疫情防控知識,為時代英雄們鼓與呼。這些節目在學習強國、陜西廣播電視臺等平臺推出,形成巨大影響和引導作用。中國戲曲表演學會也以此為示范,倡導全國戲曲藝術工作者以多種文藝形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nib中國藏族網通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紐帶?!崩蠲繁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物等事業。報告還提出,通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等手段,使全社會充滿活力、向上向善。這一高度評價不僅明確了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作用,也為文化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方向。近年來,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已經陸續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基礎性需求,發展目標逐步上升到“從有到優”“從好到精”。下一階段,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我們需要繼續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多措并舉提升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關注度、參與度、滿意度,更好發揮文化力量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引領作用。nib中國藏族網通

原標題:利用新媒體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訪全國政協委員、陜西省戲曲研究院院長李梅nib中國藏族網通


nib中國藏族網通

編輯:仁增才郎
相關稿件